神仙故事
李白寻他千百度终得遗憾归
神仙的故事在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,世代传唱源远流长。中国古籍中也记载了很多修炼人得道成仙的事迹,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们慢慢忘记了那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”的神奇,让我们于凡尘之中重新体会古人这出世的玄妙。
许宣平是唐代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“地仙”级人物,他和大诗人李白“见字不见面”的故事,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。据《全唐诗》中的小传中讲,许宣平是江南徽州歙县人,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,于唐睿宗景云年间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,自己搭了一间茅草房来居住,他形貌很异常,身长七尺六寸,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多高,前面胡须长至膝盖,后面头发披散到脚跟,可容貌看起来却像是40来岁的样子,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吃饭,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靠吃什么活着。
虽然不吃饭,但他走起路来却是轻快如飞,平时也不怎么下山,偶尔有时就担柴下山到市场上来卖,卖了钱之后换酒喝。他的柴担上总是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,每每当他喝醉之后,拄著竹杖回到山里去时,就独自吟唱道:“负薪朝出卖,沽酒日西归。路人莫问归何处,穿入白云行翠微。”
这样很多年来,他或者救人于危难之中,或者救人于疾苦之中。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,却从来也见不到他,只见到他在草房的墙壁上题的诗:“隐居三十载,石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明朝饮碧泉。樵人歌垅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”
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诵读他的诗,许宣平的诗中体现着返璞归真,景也真,情也真,甚至比王维、孟浩然他们的田园诗读起来更加的恬淡质朴。于是,许宣平的诗慢慢的就流传出来,有好事者把他的诗就转题在通往长安的驿站的墙壁上,当时那可是人气最旺的地方,因为来往的人很多。
天宝年间,李白离开翰林院,被唐玄宗“赐金放还”,功名之心渐消,求仙之意渐强。在他向东游历的时候,在一个驿站中就看到了许宣平的诗,惊叹道:“此仙诗也!”于是他跋山涉水,一路追访许宣平的踪迹,多次求访都与许宣平失之交臂,遗憾不已。万般无奈之下,李白就在许宣平的这个只见草房不见人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:“我吟传舍诗,来访真人居。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柱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”
李白是说许宣平化鹤成仙去了,其实许宣平当时并没有成仙“飞升”,只不过他不太想见世间的俗人,就算是大诗仙李白,他也不愿意相见。但在这之后,他还是回复了李白的诗:“一池荷叶衣无尽,两亩黄精食有馀。又被人来寻讨著,移庵不免更深居。”李白造访题诗的那年冬天,一把野火烧了这间小茅屋,从此也就失去了许宣平的行踪。
一百多年之后,也就是咸通七年时,郡人许明奴家里有一位老妇人,经常与人结伴进山去打柴。一天,她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了一人坐在岩石上,正在吃桃,桃子非常大。那人见到老妇人就问她:“你是许明奴的家人吧?我是明奴的祖先许宣平。”老妇人答道:“听说他早已成仙了呀!”宣平回答:“你回去,替我告诉许明奴,就说我在这山里头。我给你一个桃子吃,但不能带出山。山神非常珍惜这桃子。”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,味道非常鲜美,一会儿就吃完了。老妇人回家后,一一告知,许明奴家族的人非常地惊讶,一时间,尽人皆知。
这个老妇人慢慢地就开始不怎么吃饭了,却一天比一天年轻,身轻体健。中和年以后,兵荒马乱连连不断,百姓寝食难安。许明奴的全家打算搬迁避难,老妇人不愿同行,进山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。再后来进山打柴的人,有的会见到那位老妇人,她身缠藤叶,行走如飞,追她的时候,她就飞升到树梢上,渐渐离去。
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许宣平的故事,他的诗也被收集在了《全唐诗》当中。
同窗好友再相逢,貌似乞丐实为仙
神仙的故事在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,世代传唱源远流长。中国古籍中也记载了很多修炼人得道成仙的事迹,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们慢慢忘记了那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”的神奇,让我们于凡尘之中重新体会古人这出世的玄妙。
司命君小的时候,与唐元瑰是同学。元瑰回忆说,司命君家世世代代信道,早晚都要上香烛,念《高上消灾经》和《老君枕中经》,他们家经常有祥瑞奇异的景象出现,如奇香瑞云经常出现在庭院之中。
据说他的母亲就是由于梦见天空布满一丈多高的仙人,旌旗车盖遮蔽了他们家的宅院,有一道金灿灿的黄光照在她身上,而怀孕生下司命君的。司命君生下来时就与众不同,睁着眼张著嘴,面容似笑的样子。他自小就聪明颖悟,诵读诗书,唐元瑰一点也比不上他。司命君十五六岁时,忽然不知去了哪儿,大家猜想大概是周游天下寻师访道去了,谁也不知他的师父是谁,但据说他最终获得了成仙得道的秘诀。
宝应二年,唐元瑰为御史,又是河南道采访使,来到郑州郊外,忽然与司命君相遇。只见司命君衣服褴褛,容貌憔悴。唐元瑰非常地悯惜他,与他叙旧,问他所学。司命君说相别之后,他只是修真养性而已,并请唐元瑰到他家里去看一看。
唐元瑰将随从留在客店之后,就跟着司命君一同去他的家。他们走到市区的一侧,又来到一个门巷很低的房子,后面还有两个司命君的随从跟着,但他俩刚一进门,外面的门就关上了,随从不能入内。第二道门稍加宽广,一进去就是一所庭堂很大的屋子,司命君就请元瑰先在门外守候,他去准备一下座席。
司命君过了很久才出来迎接,元瑰发现再次出来的司命君容光焕发,仅有20多岁的样子,顶着云冠披个霞衣,左右两边有三、五十名玉童侍女,皆非世间所有,元瑰完全不知这是怎么回事。司命君把元瑰领到正堂,席上所设的山珍海味和瑰丽奇异的器皿,即使是帝王家的宴席也难以相比。
饭后他们开始饮酒。司命君与妻子坐在一起,就说:“不能让元瑰自己独坐。”就召来一人坐在元瑰的身边。元瑰一看,竟是自己的妻子。于是奏乐畅饮,大醉之后各自散去,最终也没来得及述说旧情。告别的时候,司命君赠送元瑰金尺和玉鞭。出门走了很远的路,元瑰就派人再回头去探访他所去之处,但那地方已经杳无痕迹了。等回到京城,他问妻子可曾遇到过异常之事?妻子说:“有一天我昏沉沉地想睡觉,来了一个黑衣人,说司命君召见,我就跟着他去了。到了司命君宫中之后,看见你和他在一块喝酒。”她所见之事与元瑰见到的毫无差别,可见确有其事。
十年之后,元瑰奉命出使江岭,船过江西时停泊靠岸,看到司命君在岸上。司命君邀请他进入一草堂,又来到了仙境。司命君留他饮酒用餐,等到酒席散了之后,司命君又赠给唐元瑰一件饮器。饮器的质地如玉非玉,他也没说这饮器之名。从此叙别,再也没有见到过他,也不知道司命君主管的是什么事,修的是什么道,以及他在仙界的品位高低。
有一天,一位胡商来到东都元瑰的住所,对他说:“你宅第中有奇宝的气象,请让我见识见识。”元瑰便把家里的东西都拿给胡商看,全都不是。于是他把司命君赠他的饮器拿给胡商看,胡商一看肃然起敬,马上跪下,才把饮器接过去。他捧着饮器,磕头说:“这是天帝的流华宝爵呀!只要放到日光下,就能白气连天;放在玉盘上,就能红光普照。”胡商和元瑰立即把饮器放在日光下测试,只见果然白气如云,蒸蒸而上,与天连在一起。胡商还说:“这宝物是太上西北库中镇中华二十四宝之一,二十四宝近年来都已降临人间。这饮器是第二十二宝,不会久留人间的,很快就回飞回去,得此宝物之人,七代受其福佑。你一定要敬重它啊!”后来元瑰就用玉盘托着它,夜间一看,果然是红光满堂。
历史上的记载就到这儿了,事后这个宝物是不是飞走了,我们也不得而知,但是这一切都在历史中留下了真实的一笔。
令专家百思不解的玉石神瓶
神仙的故事在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,世代传唱源远流长。中国古籍中也记载了很多修炼人得道成仙的事迹,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们慢慢忘记了那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”的神奇,让我们于凡尘之中重新体会古人这出世的玄妙。
山东省梁山脚下,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马春老太太,她一生都吃斋念佛,纯朴善良。老人有一个玉石做的药瓶,手掌大小,青蓝透亮,上面绘着天国世界的景象,神佛合十盘坐,仙女飞翔起舞,鸟语花香,气象万千。瓶口细如针尖,摇晃几下,就可以倒出似有若无的药面,可医治各种眼睛疾病,药到病除,十分灵验,让县医院的眼科专家都百思不得其解。凡是害了眼病的老百姓上门求医,马老太太热情接待,有求必应,不收人一分钱。更奇怪的是,五十多年来,瓶中的药面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大家称之为「神瓶」。今天我们就讲讲这个神瓶的来历。
梁山县城区又处在梁山、青龙山、凤凰山和龟山的结合的地方,直接就是一个风口,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。有一天的上午,年轻的马春领着十岁的儿子去寺院上香,路过桥头的时候,看到一个要饭花子在桥下煮饭,那个要饭花子穿着单衣服,披着一条破棉被子,冻的是瑟瑟发抖。她把一个小铁盆架在几块砖头上,盆里煮的是什么呢?几片烂菜叶子。马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,就见不得别人吃苦,看到要饭花子这么的可怜,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,也走不动道了,赶快就拉着孩子往回走,回到家里,在自己的家里就找出旧棉袄、棉裤,还包了一小袋的面粉和干粮,赶快来到这个桥头给了这要饭花子,要饭花子接过东西点了点头,说道“善哉善哉”。从此以后,每隔两三天,马春就去给这个要饭花子送点吃的东西。
过了几天,红眼病在梁山流行,人传人,亲传亲,几乎是家家都有害眼病的。马春的孩子也得了这个红眼病,两眼通红,她就领着孩子去医院来治病,走到桥头的时候,看到这要饭花子正准备离开这里,破被子用草甸子裹着捆成了一个卷,锅灶也拆除了,铁盆栓在被卷上。他看到马春后向她招了招手,马春就走过来说:你要走吗?祝你一路顺风,永远平安。
他说:我是乞讨天下,四海为家,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,我送你一件东西作为纪念吧。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了一块鹅卵石,在手里晃了晃,捏了捏,再打开的时候,居然就是我们开篇说的那个青蓝透亮的玉石瓶子,瓶上绘着天国世界的画面栩栩如生。她把瓶子递给了马春说道:这是一个眼药瓶,里面的药面能治疗各种的眼病,瓶口很小,往眼里撒一点点即可,赶快回家给孩子看看眼睛吧,我要走了,再见!
马春被眼前这个神奇的景象给惊呆了,脑中忽然闪出一念:这不是神仙吗?她立刻跪下磕头,眼泪汪汪地说:谢谢大慈大悲的活神仙。可当她再抬起头的时候,人已经不见了,问身边的孩子,孩子说:你磕头的时候,他一转身就不见了。
马春是赶忙去寻找,向来往的行人到处打听,可谁也没有见过曾经有一个要饭花子经过这里。马春回到家里,为孩子上了眼药,孩子觉得一股凉气很舒服,眼睛一点也不痛了,而且能睁开了。乡亲们闻讯都赶来求医,马春就耐心地给他们治疗,治一个好一个,比医院的眼药水还好的快呢!
一天马春去寺院上香,就对方丈讲了这个眼药瓶的事儿,方丈说:你是真见到神仙了,你想常人能穿单衣过冬吗?常人能把一块石头变成玉石药瓶吗?神仙生活在遥远的天国世界,有时受天王指派来人间办事,要完全变得和常人一样,我们肉眼凡胎是无法分辨的。这个要饭花子的超常不足以证明她就是一位神仙吗?也许他不是来自于天上,而是一位世间的修炼人,已经修成神仙了,尚未升天,在世间还要了却一些心愿,为避免常人的干扰,以要饭花子的形象来掩盖他的真实身份罢了。施主,你与神仙有缘,福分不浅,保重啊!
这样的民间故事流传的也很多,虽然无法去梁山查证,但听听老方丈讲的话也蛮在理的,就让我们保留这样的一份希望吧。